您当前位置:首页> 行业资讯 >RISC-V,为什么是国产芯片的崛起关键?

RISC-V,为什么是国产芯片的崛起关键?

  发布时间: 2025-08-28      浏览量:45

1.png

导语:

在当今半导体行业快速演进的背景下,指令集架构(ISA)已成为芯片设计的核心枢纽。ARM、x86 等传统闭源架构长期占据主导地位,但随着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对芯片定制化、功耗效率和安全可控性的需求不断攀升,“开源”与“可裁剪”成为新赛道的关键。

RISC‑V,作为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开源指令集架构,凭借其零许可费、模块化设计和高度可扩展性,迅速在业界与学术界引发热议,并正走向从实验室到大规模量产的应用落地。


今天带大家一起来了解RISC-V,解开为什么他将成为我们国产芯片崛起的关键。




01

RISC‑V 指令集近期“爆火”的原因与优势

2.png


有关注AISC的朋友们可能都会发现,越来越多的半导体企业都开始推出了RISC-V架构。例如最早,Western Digital于2018年宣布开源其SweRV Core™处理器内核,以加速边缘到核心的定制化架构开发;阿里巴巴平头哥(Pingtouge)在2019年推出首款多核64位XuanTie910处理器,面向AI、5G、loT和自动驾驶等高性能场景;近期,平头哥又在2025年发布了面向服务器级的C930高性能RISC-V芯片。


在这一波接一波的重要落地与量产消息背后,RISC-V能迅速获得行业关注,归功于其多重技术与商业优势:


1.零许可费与开放许可

  1. RISC‑V 遵循 BSD 风格开源协议,自身不收取任何授权费,任何企业或个人都可免费使用、修改和再分发,有效降低前期成本和法律合规障碍。

  2. 2.模块化、可裁剪的指令集
    从基础的 RV32I/RV64I,到 M(乘除)、A(原子)、F/D(浮点)、C(压缩)、V(矢量)等标准扩展,再到完全自定义的私有指令,设计者可根据性能、功耗、面积等需求灵活拉取或剔除特性,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。

  3. 3.高度可定制的私有扩展
    厂商可在标准 ISA 之外定义面向 AI 加速、加密计算或信号处理的专用指令,以硬件级方式极大提升特定算法的执行效率与安全性。

  4. 4.丰富且日益完善的开源生态
    主流编译器(GCC、LLVM)、仿真器(Spike、QEMU)、调试器(GDB)已全面支持 RISC‑V;Linux、Zephyr、FreeRTOS 等操作系统和各种中间件也在快速适配,形成从 IP 到软件工具链的完整产业生态。

  5. 5.供应链多样化与安全可控
    在地缘政治与产业链风险日益凸显的背景下,RISC‑V 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摆脱对单一 ISA 厂商依赖的可能,特别是在中国市场,“自主可控”成为推动力之一。


正是这些技术与商业层面的优势,使得从大型存储厂商到互联网巨头,再到新创 IP 提供商,都竞相推出基于 RISC‑V 的解决方案,共同推动这一开源指令集架构走向更广阔的应用舞台。


02

指令集对比


由于我们的很多粉丝并非做CPU/GPU出身,所以关于指令集这边有必要做个详细的说明:

什么是“指令集”?

想象一下,处理器就像一位工厂车间的工人,而“指令”则是下达给工人的操作命令。比如“把货物从这里搬到那里”、“把两个数字相加”或者“检查这个零件是否合格”。不同的指令集,就是工人能听懂的一整套命令。

·有的指令很基础,就像“加”、“减”、“取货”、“放货”;

·有的指令更高级,就像“快速分拣一批货物”或“批量加密”;

·“扩展”就好比给工人配备了新工具,让他能完成更多高级任务;

·压缩指令”则相当于用更简短的话告诉他相同的动作,节省沟通时间和仓库空间。


可以说,指令集是软件和硬件之间的接口,简单来说指令集就是软件与硬件之间沟通的"翻译官",是芯片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部分。

3.png


使用不同的指令集,代表着不同的CPU。目前市面上的CPU分类主要分有两大阵营,一个是Intel、AMD为首的复杂指令集(CISC)CPU,另一个是以IBM、ARM、RISC-V为首的精简指令集(RISC)CPU。

4.png


不同的指令集决定着CPU的处理方式。从指令集角度来看,CPU的效率主要通过两种思路来提升:要不通过降低每个程序所需的指令数来提升效率,要不通过降低每条指令所需的时间周期数来提升效率。


5.png


CISC更偏重前者,而RISC更侧重后者。目前来看,CISC指令集较为复杂,提供了丰富的指令,能够减少程序员的编程工作量。

然而,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,人们发现这种复杂性会导致处理器的性能和能效下降。因此,RISC应运而生,它采用了一种更简单、更高效的设计理念,通过优化指令集,提高处理器的性能和能效,成为21世纪以来所有新兴领域的绝对主流。

当前,指令集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:


6.png


03

RISC‑V 架构介绍


RISC-V的指令集架构(ISA)由以下几方面组成:


  • ·基础整数指令集 (Base Integer ISA): 这是 RISC-V 处理器必须实现的核心部分。


    • ·RV32I: 32位基础整数指令集,包含约40条指令,操作32个32位整数寄存器 (x0-x31,其中x0恒为0)。

    • ·RV64I: 64位基础整数指令集,操作32个64位整数寄存器。

    • ·RV128I: 128位基础整数指令集(目前仍在开发和标准化中)。

    • ·还有一个嵌入式版本 RV32E,它只有16个整数寄存器,适用于资源非常受限的微控制器。


  • ·标准扩展 (Standard Extensions): 这些是可选的、标准化的指令集扩展,用单个字母表示。一些常见的标准扩展包括:


    • ·M: 整数乘法和除法指令。

    • ·A: 原子操作指令,用于多核同步。

    • ·F: 单精度浮点指令。

    • ·D: 双精度浮点指令。

    • ·Q: 四精度浮点指令。

    • ·C: 压缩指令扩展。允许将常用的32位指令压缩为16位指令,从而减小代码密度,提高缓存效率,尤其适用于内存受限的嵌入式系统。

    • ·B: 位操作扩展。

    • ·V: 向量处理扩展,用于高性能计算和数据并行处理。

    • ·P: Packed SIMD (单指令多数据流) 扩展。

    • ·H: Hypervisor 扩展,用于支持虚拟化。

    • ·还有更多针对特定功能的扩展正在不断开发和标准化。


一个典型的 RISC-V 处理器命名会反映它所支持的指令集,例如 RV64IMAFDC 表示该处理器支持64位基础整数指令集、整数乘除法、原子操作、单精度浮点、双精度浮点和压缩指令。


  • ·特权级架构 (Privileged Architecture): RISC-V 定义了不同的特权级别,以支持操作系统和系统安全。主要包括:


    • ·User Mode (U-mode): 用户应用程序运行的模式。

    • ·Supervisor Mode (S-mode): 操作系统内核运行的模式。

    • ·Machine Mode (M-mode): 最高特权级别,通常用于引导加载程序 (bootloader) 和底层固件。这是所有 RISC-V 硬件平台必须实现的模式。

    • ·Hypervisor Mode (H-mode): 用于支持虚拟机监视器 (VMM) 或 Hypervisor。


·指令编码格式:所有标准指令都基于32位对齐,主要有六种格式:


7.png


·微架构实现多样性:尽管ISA一致,具体微架构设计可高度定制。

·经典五级流水:IF → ID → EX → MEM → WB,适合入门与中端核。

·超标量+乱序:重命名寄存器、乱序发射/提交,提高 IPC,面向高性能核。

    • ·深度流水与分支预测:结合动态预测、投机执行,用于服务器级处理器。

    • ·单周期或两级流水:极简设计,适配超低延迟的 MCU 和硬实时应用。


04

RISC‑V 的应用与发展趋势

精简指令集的RISC-V和ARM都有很好的低功耗特点,适用于嵌入式系统、物联网设备、移动设备等低能耗场景。X86则比较高功耗,适合用于高性能计算、云计算、大数据分析等高能耗场景。


  • 嵌入式与 IoT

    • Espressif、SiFive、阿里平头哥等已推出多款低功耗 MCU,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、可穿戴、工业传感器。


8.png


  • 汽车电子与 ADAS

    • RISC‑V 在 BMS、IVI、域控制器等领域开始试水;安全扩展和功能安全认证(ISO 26262/ASIL)是推进关键。

  • AI 与高性能计算

    • 向量扩展 V + 私有定制指令成 AI 加速器的新宠;基于 RISC‑V 的开源加速板、定制 SoC 正在陆续发布。

  • 数据中心与服务器

    • 虽仍处于测试验证阶段,但部分云厂商与开源社区已启动 RISC‑V 服务器处理器项目,瞄准更优能效比与性价比。

  • 生态与标准化

    • RISC‑V International 定期发布标准规范;Linux 核心、LLVM、Zephyr 等项目持续增强兼容性;商业 IP 与开源软硬件的协同加速整体生态成熟。

  • 未来展望

    • 随着更多主流 EDA 工具链、OS 支持和安全认证的完善,RISC‑V 有望在更多高可靠与高性能场景实现突破,成为下一个“工业级” ISA 标准。




从最初的学术实验打如今百花齐放的产业布局,RISC-V正以其独有的开源精神与技术优势,重塑全球芯片生态的竞争格局。未来,随着更多企业与开源社区的深度协作,RISC-V有望在更多垂直领域和高端市场赢得一席之地。